重磅!德阳超美新规划曝光!以后大家都住在公园里……
近日,德阳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
德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
《德阳市现代公园城市规划》
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的公告
(点击图片可进入官网页面)
德阳市现代公园城市规划通过“公园+”思路,基于德阳发展的基础与困境,通过构筑生态网络、构建道园网络、塑造大美形态、营造生活方式、推进绿色低碳建设等五大举措,推动蓝绿空间与城市功能全面融合,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整体提升城市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规划范围包括市域总体层面和中心城区层面。市域总体层面规划范围约591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总范围约173.94平方公里(最终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范围为准)。
(规划范围)
规划以西部地级城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的典范为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植德阳古蜀之源、山水之城、重装之都的城市特质,打造“古蜀新韵公园城”“坐山拥水生态城”“绿色低碳宜居城”,将德阳建设成为一座“远者来、近者悦、居者安”的现代化公园城市。
主要规划内容
(一)公园城市发展格局规划
规划构建“两山七江抱丘田、一核两廊筑组团”的公园城市发展格局。“两山”为龙泉山与龙门山;“七江”为石亭江、绵远河、湔江、凯江、青白江、郪江、人民渠;“一核”为中心城区;“两廊”为成德绵发展走廊与龙泉山东麓发展走廊;“组团”为绵竹、什邡、广汉、罗江、中江等。
(公园城市发展格局)
(二)公园城市蓝绿空间网络规划
1.栖息生境网络规划
规划构建“两山两区、七江多源”的栖息生境网络。其中“两山”为龙门山生态安全屏障和龙泉山生态绿心;“两区”为中部都江堰生态灌溉区、东南部丘陵生态涵养保育区;“七江”包括石亭江、绵远河、湔江、凯江、青白江、郪江、人民渠等7条水域生态廊道;“多源”则为马尾河湿地公园、绵竹人民公园、雍湖湿地公园、旌湖公园、白鹭湾湿地公园等城栖节点。
(栖息生态网络)
规划构建山林生态、田园乡村、城市特色、历史人文4大类公园体系。其中:
山林生态公园包括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中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公园,分布于龙门山区域。
田园乡村公园主要为具有特色农业、特色风貌、独特文化民俗等特色资源,且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的地区或镇村,主要分布在龙泉山及龙泉山以东区域。
城市特色公园主要为城市开发边界内,具有一定景观功能、城市展示功能、市民服务功能的开敞空间。
历史人文公园即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最具德阳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历史人文资源。公园建设应与周边开敞空间相结合,采用“融文于景”的建设模式,打造“圈层延伸”的文景融合功能圈。
3.全域绿道网络规划
规划构建“区域级、城市级、社区级”三级全域绿道网络,结合不同级别绿道,配置功能复合、特色鲜明的三级驿站。其中:
区域级绿道以展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为重点,结合现有绿道体系、路网体系,原则上乡村地区充分利用现有的村道、组道、机耕道、河堤道、园林道进行绿道改造,形成“走人字、游古道、品蜀水、环山野、绕丘田”5 类10条精品区域绿道。区域级绿道驿站结合特色镇和农业园区布置,承担游客集散、商业服务、文化展示等功能。
城市级绿道与区域级绿道充分衔接,主要依托重要的蓝绿空间及城市道路设置。城区级绿道驿站结合商业中心布置,承担绿道特色功能,建筑有机散布,包括商业服务、休憩娱乐、文化展示等功能。
社区级绿道与城市级绿道相衔接,尽可能与公交站、地铁站相接,重点串联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及社区内幼儿园、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场馆、社区养老等设施。社区级绿道驿站结合社区服务中心布置,承担绿道服务功能。
(全域绿道网络)
(三)公园城市空间形态指引
规划塑造“嵌城入山水,蓝绿田汇融,城水共相生,德韵意满城”的公园城市总体形态。
1.山城融合,构建“观山望雪、山城相依”的山城空间。
(1)规划16条“观山望雪”的观山视廊,营造“车行观山”“出站观山”的入城印象。
(观山视廊)
(2)打造“山城相依”的临山空间。
针对高铁区域、老城区域和柳梢堰区域三大片区,重点柔化山城边界,推动龙泉山生态价值向城区延伸,塑造“城尊于山、山融于城”的山城秩序。
2.城水融合,营造“多水映城、碧水润城”的滨水空间。
依据各城区段河流特征,差异化引导空间形态、沿线功能及景观风貌等,形成“水客厅”“水阳台”“水街市”等多样特色滨水空间。中心城区重点打造石亭江“水客厅”、绵远河“水阳台”、天府旌城“水街市”等特色空间。
3.城绿渗透,构建透风见绿、蓝绿嵌城的空间布局。
分类打造生态景观型、田园乡村型、创新赋能型绿楔,以绿廊串联形成绿楔共享,通过产业功能植入、无界公园打造、公服功能集聚等,促进绿楔生态价值转化,实现生态产业化、生态功能化、生态全域化。
(透风见绿、蓝绿嵌城的空间布局)
4.德韵风尚,塑造和谐有序、美乡融田的城乡风貌。
在旧城通过有机更新、增绿增景,强调紧凑集约化的空间利用,突出“山水对话、文化可感”的城市风貌。新区构建嵌套式、组群式布局模式,打造“创新活力、品质高雅”的城市风貌。乡村区域遵循传统川西林盘空间格局,通过“整田、护林、理水、改院”重塑川西田园风光。
(四)公园城市场景营造
规划以“公园+”的建设思路,推动公园与文旅经济、生活服务、绿色生产、基础设施等功能有机融合,通过功能互补和联动,形成文旅、生活、制造、设施等4类公园场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1.营造“公园+”的全域文旅场景
规划山隐逸养园、千年古蜀境、蜀酒乡韵地、旌阳山水城、凯水丘野园等特色鲜明的五大文旅经济片区。
2.营造“公园+”的惬意生活场景
规划以人民幸福美好生活为中心,从“功能化的空间建造”转向“人本化的场景营造”,以“公园+”推动社区建设,引领德阳生活方式的转型提升。
3.营造“公园+”的绿色制造场景
包括推动农业低碳化、集群化提升,工业园区低碳化、循环化改造,“公园+”的高品质科创空间打造,环科创技术经济圈构建。
4.营造“公园+”的低碳设施场景
规划构建“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海绵、绿色碳汇”的五绿基础设施网络,推动城市低碳化转型。
(五)中心城区公园城市示范片区规划
规划聚焦公园绿地、城市绿道、公园街道、公园重大公服设施、公园文化场景、公园消费场景等6大类重点区域,打造中心城区公园城市示范片区。
1.公园绿地规划
(中心城区公园绿地规划图)
规划布局11处城市综合公园和21处城市专类公园,有序推动社区公园和小游园/微绿地建设,实现“500米见园、300米见绿”。
2.城市绿道规划
依托重要生态绿廊和城市结构性道路,规划布局浅山绿道、街旁绿道、公园绿道,与区域级绿道充分衔接。
3.公园街道规划
以街道一体化设计为抓手,规划打造观山望绿道、览江游憩道、三线之忆道、德韵风尚道。
4.公园重大公服设施规划
结合滨江公园带及工业遗址,增补城市交往、文化展示、体育活动、政务服务、商业中心等5类重大公服设施,筑强中心城区引领作用。
5.公园文化场景建设
为强化工业遗存的活化利用,规划打造点状利用式和园区组群式工业遗存,打造社区服务类、纪念展示类、商业开发类、文化创意类以及公园开放类更新功能。
6.公园消费场景建设
为增强社区品牌建设,规划打造高能级商圈和高品位商业街区等“2级5类”共计消费集聚区,增强区域内24小时的消费活力。
(六)“十绿润城”示范项目
实施“十绿润城”示范性工程,加快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璀璨“绿心”、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绿肺”、三个楔形绿地“绿楔”、五条绿道“绿脉”,两江发展“绿廊”,三星堆、文庙、工业记忆等“绿园”,五大街道“绿轴”、天府数谷社区“绿居”等项目。
来源 | 德阳市人民政府网站
编辑 | 刘娅 责编 | 张庆 杜敏 孙畅 监制 | 张举 袁昱
商务合作&新闻报料:dyqmt2019(微信号)
商务合作联系电话:13981007687
往期新闻回顾
在看+转发,让更多人看到!↓↓